哪些动物吃东西会磨牙?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兽食草木禽鸟”,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几乎都需要通过采食食物来维持生存,其中也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都有牙齿,它们在吃东西的时候,常常会利用到牙齿,并且还会对食物进行磨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磨损掉一部分牙齿,同时,食物的残渣也会残留在牙面上和牙齿间隙中,时间久了,就会形成牙菌斑,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清除,就会逐渐的钙化,变硬,就成了我们所说的牙结石了。如果牙结石附着在牙齿的表面,并且比较多时,就会明显的看得出牙面发黄,有时候还会发生牙表覆盖着一层灰垢样物质,有的则会表现为齿缝变窄,牙齿变长而变白。
其实,不仅是人,其他的动物在吃东西的时候也会磨牙,只不过由于自然界中没有良好的洁牙工具和用品,所以动物的牙面就容易滋生菌群而造成龋齿,其中,以下四种动物的磨牙现象较为突出。下面我们分别看看它们是怎么回事。
1、老鼠会磨牙。老鼠的咬肌和咬舌特别发达。在熟睡时,由于浑身肌肉疲乏,便不愿再喂饱饥饿的动物自己了。老鼠的牙总是在不断地生长,使牙齿经常摩擦,造成疼痛,使下颌牙齿脱落。这些脱落的上颌牙齿就固定在口腔粘膜上,形成一层坚韧的牙床,即牙齿的盲囊。每当进食时,啮齿动物便可利用这些盲囊,以便将食物咀嚼细碎,便于咽下。
2、牛会磨牙。家牛有4颗向上的门牙,常年磨耗不息。除了这4颗门齿以外,牛口中还长有20多颗齿,由第1颗门齿往里数,第3颗是个鸡冠状的牙齿。家牛吃进去的粗糙物质,除牙齿间的摩擦以外,主要的捣碎工作是由此完成的。
3、兔子会磨牙。兔子在咀嚼时,牙龈承受的压力较大,而牙齿间的摩擦又比较柔和,为此,前齿常因长期不断受到刺激而出现磨损,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卷曲。在吃草时,为适合咀嚼的需要,兔的上颌门齿逐渐向上生长,面部逐渐塌陷,颌骨也向前突出,这样就形成上翘的兔牙。
4、猪会磨牙。猪是一种杂食动物,喜欢吃粗粮,经常吃饲料,咬粗纤维的植物,在嘴里咀嚼的时间较长,上下颌之间的摩擦就较厉害,这样容易使牙齿松动、破碎。由于猪消化物质的过程中,唾液分泌较少,牙齿磨损后的表面就容易生疱、发炎,甚至于蛀空。
其实,除了这四种动物以外,其他很多的动物也是会通过磨牙来改善吃食物时的不方便,如河马,当它吃泥时在咀嚼过程中,需要磨碎和捣碎工作就由特化的牙齿来完成。它的门齿比较长,而且排列得很稀疏,两侧有硕大的颐齿,在咀嚼时,主要起研磨和切割作用,而且下牙还较上牙向外微微突出,便于咬碎和啃断食物。这种特殊的牙齿和啮齿类的门齿类似,都是盲套,其数量较多,而且排列紧密而不脱落。这些牙齿在河马的生活中,起着切割、研磨和剪切的作用。对食物作初步的切割之后,经过咽喉部的运送,将残屑咽下。这些齿缝中间还有一道深深的沟槽,呈倒U字形,正好和前后的齿槽相对,这样便形成了强大的钳子,可以将细小的物品如蚯蚓等捉住并吞入肚内。
虽然说野生动物也有牙齿,在吃东西的时候会磨损牙齿,但是相比之下,由于他们的生存环境相对恶劣,食物来源不稳定,牙齿缺乏良好养护,所以牙齿就易脱落、缺失和蛀坏。而人的牙齿之所以会好好的,除了和天生良好洁牙工具和用品有关系以外,还和人的基因遗传有关,人的基因决定了我们对牙齿的养护和管理要比其他动物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