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为什么带血丝?
腹泻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原因很多,临床上分为感染性、炎性及非炎性疾病所致。其中感染性腹泻占主导地位,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炎性腹泻中炎症主要局限于胃肠道黏膜层,而非炎性腹泻的病变主要在胃肠道浆膜表面。无论是哪种病因引起的腹泻,均有可能出现大便带血的现象,但大多数情况下便中带血量较少且为暗红色,不会出现解大量便血及休克等症状,一般在治疗原发疾病后可逐步缓解。 但如果腹泻同时伴有便血,而且出血量多、颜色鲜红或紫暗,就应该及时就诊,查明原因,积极治疗了。
一、如何自我判断? 出现腹泻时,应注意与呕吐相鉴别,观察是否有便血的存在。如果有粪便中带血的情况,还需注意与脓血便、黑便进行辨别。 如果出现急性腹泻,在排除食物中毒后,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观察症状能否得到改善。若效果不佳应及时就诊,并注意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药物可以导致腹泻的发生,例如抗生素、抗癌药等,此时应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二、如何治疗? 首先须明确腹泻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若是感染性腹泻,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若由炎症反应导致的腹泻,则可应用抗感染药物以及止泻剂等药物治疗;对于非炎性的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可服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肠道菌群调控剂、消化酶制剂等药物对症处理。 还可结合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如针灸、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方法减轻腹泻的症状。 对于腹泻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禁食水,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保证机体水分和营养的供给。
三、如何预防? 预防腹泻的发生应从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做起。避免食用过冷、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过量饮酒,以防对胃肠道造成刺激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还应特别重视饮食卫生问题,不吃变质的食物,生吃的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净后再吃,防止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