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病毒怎么治疗?
犬瘟热是一种犬类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俗称狗瘟。该病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涉及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并伴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随着疫苗在犬类中的广泛接种,该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但近年来,由于免疫失败而导致的屡发病例仍屡见不鲜。本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均有重要意义。 1908年,Weber等首次报道发生在美国的犬瘟热疫情。此后,各国均报道过此病,尤其是近20年来,随着宠物产业的迅猛发展,养犬数量的急剧增多,犬瘟热的危害也日益严重[1-3]。 在我国,犬瘟热最早记载见于1957年的《兽医药材》,称此病为“传染性肝炎”;之后,又屡次出现在有关狂犬病的文献中,被称之为“伪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型”或“亚临床型肝炎”[4-6]。直至1981年,董双清等才明确指出了我国犬群的种属特异性疾病——犬瘟热[7]。随后,刘俊等进一步阐述了本病的发生机制、流行病学特征及诊断方法[8]。 目前,对于犬瘟热的防控原则主要是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做好疫苗接种,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保障宠物安全和人类健康[9]。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如动物检疫、流浪犬救助和管理、犬类比赛、展览以及疫病控制等,仍需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的犬只,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能够彻底治愈,主要为支持性治疗和综合防控措施,包括补充营养,提高机体抗病力;保持环境清洁,限制犬只活动范围,必要时隔离治疗;加强护理,防止继发感染;及时使用疫苗进行强化预防,以防止和减少疫苗的抗体依赖性感染和传播机会。
临床上,对确诊为犬瘟热的病犬应及时进行治疗,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目前,虽然犬瘟热病毒的基因序列已存在较大变异,但各毒株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10]。既往开发的疫苗多为弱毒疫苗,虽能产生免疫力,但存在返强问题。近年新研制的水剂疫苗避免了此类问题,应用后取得了良好效果[11]。还可使用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以及核酸疫苗等相关研发成果,以实现犬瘟热疫病的有效预防。 为防止病原传播,除做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畜禽外,还应针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做好应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