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寿命为何这么短?
动物的寿命长短,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基因、身体尺寸和体重、生理构造和机能、生长发育速度、环境气候条件、食物、天敌、疾病、繁殖能力等。以这些指标综合考察,就会发现狗的寿命其实并不低。
首先,狗的进化水平和人类其实是在伯仲之间。我们一般用“年轮”来判断动物的年龄,年轮是一种周期性生长的生理痕迹,可以在软体或硬体构件上显示出来:在鱼的鳞片和内耳迷路、脊椎动物的牙齿和硬骨、贝和蚌的贝壳、蜗牛的厣、昆虫和甲壳类的外骨骼,以至有些高等植物的茎干、根茎和块根等处都可以找到。可以说年轮是生物体在生命过程中留下的足迹,因此也可以作为生物寿命的度量。
人类在胚胎期间,牙齿的发生和其他器官及身体的生长是一致的,出生后身体的生长仍与牙齿的生长保持同步,由于牙齿直接裸露在口腔中,易于磨损,因此磨损的程度可以反映出年龄的大小。例如牙釉质磨损到牙本质时,一般为青壮年;牙冠磨损1/3~1/2,为老年;如果磨损达1/2或更多,且邻面已互相磨蚀时,则为老老年。根据1950年国内一些材料,60岁老人的平均牙龄为57.3~62.6岁。另外,人们发现男性恒牙的釉质比女性要厚,说明男性较女性更经“磨损”,即更不容易老。
如果牙齿磨损完后还能“继续存活”,那么生物体的寿命就长,例如河马、象。寿命最短的是小鼠,从牙齿完成生长到开始磨损仅1个半月,磨损到牙床仅6周,当牙齿磨损完即行衰亡。如果把河马、象归为100%长命,那么其它动物的寿命指数分别是:黑猩猩75%、恒河猴55%、小鼠5%。人与黑猩猩同属灵长目人科,寿命指数为75%,而狗则属于食肉目犬科,寿命指数为71%,可见人与狗的寿命潜力是相当接近的。
其次,从身体大小、重量及生长发育速度看,人与犬类也是差不多。动物的寿命不仅取决于基因,还与体重、尺寸相关。一般情况下,动物的寿命与体重要成正比,例如牛的寿命就比鼠长。但是鸟类例外:蜂鸟体型仅几克重,寿命却是麻雀的10倍,大白鹤的寿命也是同样大小的家鸡的10倍。这是由于鸟靠飞行获得高效率的循环系统,血流量比同等大小的哺乳动物高1倍,心跳与呼吸频率比同等大小的哺乳动物要高几倍,因此它们的新陈代谢率也高。在代谢产物和氧化自由基水平均高的情况下,鸟却比同等大小的哺乳动物寿命长,这提示了鸟类的细胞修复酶和抗氧酶系功能更为出色,也就是说鸟的抗衰老能力要比同样体重的哺乳动物强,所以即使个子小但也能长命。
人平均身高1.7米、体重60公斤,从会“坐”到性成熟要12~13年。大狼犬身高70厘米、体重30公斤,从出生到性成熟要一年。也就是说,虽然人比狼犬要大、重几倍,但人完成发育所需的时间却是狼犬的10几倍,因此如果按“身体发育速度”看,其实是人比犬更容易衰老。另外,犬对食物要求不高,而人类不断吃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会加快氧化速度,产生更多的活性氧自由基,也会对DNA和细胞成分造成严重损伤,因此人应该是比狗更容易老。
从“繁殖能力”上看,人也并不比狗更具有优势。人终生日经期长达30~40年,平均每次排一个卵子,一生总共排卵300~400个;而狗也有7~8年的发情期,平均每次排10个左右的卵子。人和狗在“爱情”上也都是多情种,一年之内均可多次交配。所以人和狗在生殖力方面也相差无几。
综上所述,人类寿命高于狗,并不是因为基因上存在优势。事实上,除了灵长目之外,其他哺乳动物中寿命最长的是马、象和鲸,狗比它们也要短寿。灵长目中,猴科的寿命又比狐猴科长,说明进化高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