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话的鹦鹉有哪些?
会模仿说话的鹦鹉有:夜鹦鹉、凤头鹦鹉、亚马逊鹦鹉、金刚鹦鹉、鸊鵊鹦鹉、和尚鹦鹉、食火鸟鹦鹉、凤头环颈鹦鹉、长尾小鹦鹉等等,不是所有鹦鹉都可以说话的,学说话好的一般是金刚鹦鹉和亚马逊鹦鹉。
鹦鹉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并且几乎在所有地区均有分布,除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一些岛屿以及澳大利亚以外,北美洲北部、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美洲的南部也没有分布。许多种类被引进到其它地区,例如在西班牙、日本、夏威夷、新西兰等地均有它们的踪影。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鹦鹉在许多方面形成了与其他鸟类不同的特征,比如它的喙较粗大,上喙上翘,与下喙以吻端为轴活动,喙可完全打开,上、下喙缘生有锋利的牙齿状突起。许多种类的鹦鹉在体表被羽以深色为主的基础上,还具有鲜艳的羽色,有的还具有彩羽。鹦鹉的足为对趾型,即趾叉开,两前趾,两后趾,这种足型与大多数鸟类的三趾向前,一趾向后的足型不同。大多数鹦鹉的尾为长而宽,具有舵的作用,这在鸟类中也是不多见的。由于鹦鹉的喙粗大有力,足为对趾型,这使得鹦鹉既可以用喙帮助握持食物,又可以用足帮助采食。许多种类的鹦鹉在觅食过程中,可以在树上倒悬身体用喙采食,这也是其它鸟类罕见的。
鹦鹉在巢内孵卵和育雏过程中,还具有用足抓握饲料给雏鸟喂食的习性。许多鹦鹉在白天和清晨成群活动,夜间则成群栖息在高大乔木的枝叶丛中,它们在黄昏时分从觅食地飞向宿营树,天空中会看到黑压压的一片,鸣声嘈杂,十分壮观。
鹦鹉在食性上大都是杂食性,特别是有些大型鹦鹉,它们可以取食坚果、果实、浆果、蔬菜、种子、嫩芽、花以及一些昆虫和它们的幼虫、卵,甚至还取食小型脊椎动物(如鼠类)和其它鸟类的卵。它们的粗喙可以碾碎坚硬的果实果壳。大多数的鹦鹉在繁殖期间主要以种子、坚果等为食,而在非繁殖期以其它食物为主。鹦鹉的觅食活动从日出开始,中午午休一段时间后再次取食,黄昏时分返回宿营树,在宿营树过夜。许多鹦鹉在繁殖期间以一定的方式营巢,但它们自己并不会挖洞筑巢,而是选择树洞或岩洞在内铺以简单的垫料,有的种类就直接在洞内产卵。每窝产卵4-13枚,雌鸟孵卵时,雄鸟给雌鸟喂食,且在雌鸟离巢期间雄鸟也守卫巢洞。雌鸟的孵化期为18-35天。雏鸟晚成,刚出壳的雏鸟赤身裸体,眼睛也不能睁开,由父母鸟(有的种类为雌鸟)继续养育5-11个星期后离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