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温是病毒性还是细菌性?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CDV)、犬疱疹病毒I型(CHV-1),双泡病毒I型(CPV-2)等病毒引起的高度致死性犬类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双相热、鼻、眼、呼吸道、消化系统等多系统损伤,并继发肺泡炎、肺炎和心包炎,甚至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并致死。
犬瘟热病毒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只感染犬科和鼬科动物(包括狼、豺、狐、貉、家猫、猞猁及水貂等),而人类、猴子、豚鼠、老鼠、兔子等不会感染此种病毒。犬瘟热病毒是单股RNA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液病毒亚科的犬瘟热病毒属。副粘病毒包含病毒外壳、核酸和核心蛋白三种成分,病毒外壳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核心蛋白(VPg)负责引导RNA病毒复制;病毒核酸是单股RNA,基因组约8KB,其结构类似于脊椎动物病毒染色体基因组,基因排列与病毒的致病性有关。
犬瘟热的潜伏期为3-6天,病程一般为3-4周,最长可达2个月或更长的时间。由于犬瘟热的高致死率以及无疫苗免疫的犬几乎100%感染和死亡,在犬群中发生犬瘟热时常引起流行和大流行,是危害全球最重要的犬类疾病之一。
本病的病原为犬瘟热病毒,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病毒性疾病,是通过肺功能呼吸进行传播。犬瘟热传染性强,一旦在犬群发现,恢复健康的犬在一年内仍可能携带病毒,依然有传染性。最典型症状是双相热(先发烧39~40°C不等,耐力增强,两三天后体温下降下降至正常,但两三天后再次发烧体温再次升高)。眼、鼻有脓性分泌物、发病后粪便或尿少、食欲不振、精神衰退、高烧、呕吐,不明原因的咳嗽,腹泻、肠杂质堆积如同鱼肠子一样,贫血、厌食、肌肉痉挛、神经紊乱、嗜睡症,后期抽搐,吞咽困难,牙关紧闭,暴毙。
防治措施
本症治愈率较低。犬瘟热初期的症状是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厌食,重病后可停药,呕吐。在感冒迹象消失1-2天,狗出现咳嗽症状,程度从轻微到严重不等。伴随体温升高咳嗽症状持续数天,然后开始恶化。
咳嗽加剧,呼吸急促,张口呼吸,鼻、眼、口有黏液,体温再次升高。此时,治疗不及时会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
发病中期
神经症状、肢腿抽搐、四肢僵硬、牙关紧闭,双眼失明,呕吐物中混有血丝,拉血,食欲不振、嗜睡、抽搐,无治疗价值。早期对症疗法为主,可用头孢菌素、麻黄素等为犬保命。
发病晚期
犬瘟热治疗后期,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出现神经症状的可以使用地巴唑。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犬瘟热的治疗原则是控制继发感染,就此提高治愈率。
犬瘟热没有针对本症的病毒治疗的特效药。犬瘟热治疗周期长,在5~7天以内基本没有明显效果,死亡率较高,要耐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