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恶霸标体便宜?
以奔驰为例,目前国内的奔驰分全品牌、商务和乘用车三个独立的销售公司,分别负责梅赛德斯-奔驰(含smart)、宾利与劳斯莱斯以及轻型商用车(依维柯等)在内的所有乘用车及商务车的国内事务。 而每个销售公司的业务划分又各成体系,就拿全品牌来说吧,除了负责进口车的销售之外,还有汽车金融、二手车、零配件供应等多项业务,而每个单项业务的利润都是相当可观的;另外这三个销售公司都掌握在自己手里,除了给其他两个销售公司少量出口外,大多数车型都是在国内生产并销售的。这样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减少了贸易税。 不过这种单一品牌的销售体制也有弊端,比如一旦出现质量投诉或服务问题,就容易被放大,成为舆论的热点事件,对品牌形象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就像前面说的丰田卡罗拉变速器漏油事件,因为属于大众质量管理体系范畴,因此只要处理得当,一般不至于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但公关费用肯定少不了。相比之下,宝马虽然也存在质量问题,但是频率相对较低,且大多集中在个别车型上,因此影响也就没那么大。
当然在目前的宏观环境下,不管是奔驰还是宝马,都不至于为了一点质量问题就闹得满城风雨,毕竟现在汽车厂商们都在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但就算如此,我们依然可以从中看到品牌的力量——同样是出问题,宝马也许只会被批评几句,但奔驰就可能被顶到风尖浪口。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个品牌的价值不是由它的产品品质决定的,而是由消费者对该汽车品牌的态度决定。而这种态度的形成,则取决于该品牌过去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带给消费者的综合感受。
所以,不管宝马还是奔驰,他们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都没有放低标准——毕竟如果连质量都无法保证的话,品牌的根基都将受到威胁。之所以出现不同品牌之间质量问题频发的现象,是因为消费者对于各个品牌的态度早已不同,因此在出现问题时,媒体与消费者自然而然地就会把焦点聚集到出事的品牌身上。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假如某家媒体要报道一个汽车行业的事件,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他们只会考虑哪个品牌更有关注度,或者说更符合读者的口味,这样就导致了同一个事件的报道对不同品牌会产生不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