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身上长白毛怎么回事?
白斑病是由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属于皮肤病范畴。主要引起鱼类皮肤组织感染和病变,造成鱼体表面局部或者大面积的白斑,严重时鳞片脱落、鳍条腐烂、伤口感染,最终死亡。常见的白斑病有:水霉病、寄生虫性白斑(白点病)、真菌性白斑等。 导致鱼体发生白斑的病原体不同,其发病症状也有一定的差异。以水霉病为例进行描述:当水缸中放入新鱼时,应注意检查鱼体是否有寄生虫或水霉寄生;一旦发现有寄生虫或水霉寄生,应及时处理。对于个体较小的金鱼,可用镊子将寄生的寄生虫或水霉夹出,放入医用酒精中浸泡灭虫;而对于体积较大的鱼类,可将其放入1%食盐水中浸泡5~10分钟。
注意保持水质清洁也是防治白斑病的关键措施之一。由于病原菌等有害生物喜欢清洁的水质,而娇弱的鱼类对水质变化适应能力较差,当水体受到污染后,应尽快消除危害因素,减少病原菌的繁殖机会。同时,定期投喂药物也是控制白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对于有寄生虫感染的鱼要及时治疗,以防止由寄生虫引发的继发性细菌感染。 对于已经患有白斑病的鱼,可采用以下方法治疗:
(1)提高水温至28℃以上,连续3天;
(2)使用含有氯丙嗪、地西泮等成分的镇静剂以及氯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制剂,按1‰的比例拌入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3~4天。 值得一提的是,预防白斑病应作为养殖过程的重中之重。因为,与治疗白斑病相比,防患于未然更为重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