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拉屎什么颜色正常吗?
先放结论:猫咪粪便的形态和颜色与食用食物有密切关系,一般呈条纹状或团块状,颜色为褐色、黑灰色、黄棕色不等。 首先,猫是直肠子,进食后10-20分钟就开始消化了(人则需要4小时以上)。
其次,猫的粪便形成过程与人完全不同,人吃进去的食物经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成小块,通过胃壁细胞不停地蠕动推进到肠道里,在肠道中各种细菌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 而猫的消化系统要比人类简单得多,它们的口腔里没有消化食物的唾液淀粉酶,而胃里的胃酸浓度也远不及人类(因此也不能像人类一样吃油炸食品和高蛋白食物)。所以,猫的消化道内不存在可以分解大块食物的小分子化合物。 那么,经过牙齿咀嚼后的大块食物便直接进入了胃肠道,在那里依靠消化液的渗透作用逐步把大块食物变成可供吸收的小分子化合物——这些工作主要是在胃部完成的(其实,有些动物连胃都没有,如反刍动物)。
最后,在小分子化合物的作用下形成可溶性物质,经胰脏分泌的胰岛素作用,以葡萄糖的形式进入血液。而那些不能被消化的成分,则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所以你看,影响猫猫粪便形成的因素很多,与饮食密切相关。若喂食高能量高蛋白食物,则大便形成量少且性状干结;反之,喂食富含纤维质的碳水化合物则大便量多而且成形。当然,如果长期饲喂单一食物,也可能导致粪便形状改变,因此要注意饮食平衡。
正常猫咪的便便是什么颜色?
正常的猫咪饮食中,肉类是占比最高的,而肉类经过猫咪肠胃消化后的代谢产物颜色主要呈现是棕色,所以说正常猫咪的大便的颜色多为棕色或暗棕色,形状一般是条形或软便状。如果便便颜色发生改变,就要考虑是否是疾病原因了。
便便出现红色要注意什么?
便便出现红色,大家都会想到是出现了血便,其实出现红色不只有血便,还有假血便。如果便便中混有血液,一般常见消化道部位出血,如口炎、咽炎、食道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肠炎、寄生虫病、直肠溃疡、肛门周围或尾部出血等,都有可能将血液混入到大便中。而引起肠炎和寄生虫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了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在众多的致病菌中,比较常见的致病菌有过路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冠状病毒、球虫、滴虫、蛔虫等。此外,如果猫咪长期舔毛,毛球在肠道内挤压摩擦肠道也有可能造成肠道出血。血便的严重程度和出血部位、出血量有关,从肛门向外,出血部位越靠前,便便中血液混入越均匀、铁锈色越容易出现。
血便,一定要看宠物医院!
而假血便常由于饮食中含有红色色素或者饲料,比如番茄、火龙果、口红、红色的纸等。红色的东西吃了都可能拉红色的便便。此外,红色便便也可能和肠道的PH有关。
便便呈现黑色要注意什么?
如果便便呈现黑色,需要考虑是否是猫吃了含铁量高的东西,例如肝脏、含铁缓和液等,如果是大写的黑,基本可以排除这个可能。当猫咪便便呈现黑色时,考虑是消化道出血的可能。由于猫的消化道短,血液在肠道内经过长期浸泡,与消化酶发生反应,颜色变成黑色,如柏油状。考虑出血部位在胃部或者十二指肠,是消化道少量出血的情况。如果是大写的黑,首先也得排除是否吃了含有黑色素或色素的东西。
便便呈现绿色要注意什么?
如果便便呈现绿色,需要考虑猫可能是因为肚子受凉了,或者吃了不太容易消化的食物,或者是消化不良,继发肠道菌群失调,也可能是吃了含叶绿素比较多的食物。当便便呈水绿色或者蛋花样,可能是肠道有严重的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