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猫咪出生断尾巴?
因为猫的祖先——野猫,在进化的时候,被尾骨损伤而失去尾巴的个体更容易存活和繁衍后代,所以没有尾巴的基因就在群体中越来越多;有尾部的基因越来越少,最终消失了。 所以现在的猫都是无尾熊(笑) 不过其实现在猫猫的尾巴作用还是很多的呢~
1、保持平衡 无论胖瘦,猫的尾部都会保持一定的厚度,这是因为脂肪在维持臀部以及整个身体平衡中的作用很大。如果失去了这个脂肪垫,那么不论体重如何,都会影响猫的走路姿态。
2、信息传递 猫通过摇动尾巴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如紧张害怕时,会不停地摇摆;愤怒时,会把尾巴竖得笔直,像电杆一样;见到主人高兴时,又会“摇头晃脑”,并使劲儿地甩动它那长长的尾巴。
3、御寒 冬天里,猫猫的尾巴可以帮助他们保持体温。
4、社交活动 猫猫喜欢舔自己的尾巴,有时候也会用舌头轻咬尾巴,或者把尾巴绕起来再放下,这也是它们玩累了一个小憩的方式。猫猫还会把自己的尾巴放到人的鼻子面前,让人生起痒痒的感觉,从而刺激人去逗弄它。 当猫猫和另一只猫猫关系不错的话,也可能会互蹭尾巴,这是它们互相表达友好和亲近的一种方式。
5、生理需要 猫猫的尾巴里含有许多毛细血管,当它们洗澡后或是在阳光下曝晒后,为了保持恒温,就需要不断地摆动自己的尾巴来晾干身上的水渍或是抖落身体上的粉末。 在生理期,母猫也需要通过不停摆动起来,促使经血的流出。
猫科动物的尾巴具有保持身体平衡、表情达意等重要功能,人们不会去让猫儿的尾巴受损。但是,美国及瑞士兽医经过研究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在所调查的上万只家猫中,出生时尾巴畸形或残缺的,竟然高达 1/200,尤其是纯种波斯猫,有1/50 都有不同程度的尾疾。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结果呢?
过去人们认为是疾病、遗传或基因突变所致 ,近年来又有人指出是现代人喂养猫儿营养过剩所致。然而美国佛蒙特大学的戴安娜 • 奥尔斯教授却有不同的看法;他和瑞士动物遗传学研究所的斯克兰教授联手,最近在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实验之后,认定造成猫儿天生尾疾的罪魁祸首就是现代人。
研究人员认为,纯种波斯猫中尾疾猫儿出现的几率很大,说明在猫儿出生之前即已患有尾疾。人们喂养宠物猫营养过度,猫妈妈体重过胖,导致子宫变小和胎儿拥挤,这是造成尾疾猫儿产生的主要原因。至于波斯猫尾疾猫儿出现的几率比其他猫高出数倍,则是因为人们追求所谓的波斯猫“脸平鼻短、头大身小”的审美标准,结果也导致这些猫儿易产下患有尾疾的后代。
研究人员认为,目前流行的肥胖症猫儿也最易生出尾疾猫儿。奥尔斯教授说:“在其他家养哺乳动物中,尾疾畸形现象极其少见。尾巴功能丧失、先天畸形或无法伸展、蜷曲的家养猫儿,是动物畸形的典型代表。如果人们继续按照目前的审美观去饲养猫儿的话,猫儿畸形问题将会日趋严重,并有灭绝猫儿品种的危险。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词 ‘Peters syndrome’(彼得斯综合征),用 19 世纪英国童谣《杰克与魔豆》中的丑八怪彼得斯之名来命名猫儿尾疾畸
形现象。我们希望人们能认识到这种畸形是人类犯下的错误,让猫儿回复过去的英俊形象。”